
2023年大学政治专题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单选 (2023年第1题)习近平主席在为《复兴文库》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从书,重点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向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说明( ) A.历史、现实、未来是共通的 B.一切历史就是现代史 C.历史过程不存在任何偶然的因素 D.历史事件往往可以完整重复和再现 1.A 【解析】历史、现实、未来是想通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此前都是历史;从现在开始,往后都是历史。牢记历史,是为了续写历史,A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说法有误,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但是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性:D选项说法有误,历史事件无法重复和再现。 (2022年第2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中西部 22个省份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 万名生态护林员,走出了一条生态补偿脱贫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充分体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哲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表明( ) A.人与自然是同一的,自然能够自发满足人的要求 B.生产力包括自然要素,合理开发自然能促进社会发展 C.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只能适应自然的变化 D.人能动改造自然,自然能动补偿人的劳动 2.【答案】В 【考点点拨】社会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试题简析】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 存在。物质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カ和生产关系的统ー,它集 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中的生产カ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 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カ蛍,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 间的物质交换,并取得物质成果。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现实的劳动对象还包括生产深度加工的对象C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特别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深刻认识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要自觉把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幸福生活和 追求美丽环境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动 态平衡。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 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カ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 社会效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表明生产カ包括自然要素,合理开发自然能促进社会发展,В正确。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但是,自然不能够自发满足人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 越来越无法满足人的需要。与动物只能被动适应自然的变化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人能发 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人类制造出了越来越多自然界本身没有的东西,如飞机、汽车、电脑 等。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只有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然不会能动补偿人的劳动。А、С、D错误。 (2021年第2题)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 A.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