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75976

【核心素养目标】3.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947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时,法治,道德,五年级,人教,格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3.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下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道德修养: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及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学习,能够体会全民抗战的无畏精神 法治观念:能够运用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的方式还原历史、尊重历史 健全人格:借助资料,理解九一八事变及南京大屠杀事件,勿忘国耻 责任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责任意识 重点 了解九一八事变及南京大屠杀事件,勿忘国耻 难点 从历史事件中领会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 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学生倾听并思考回答,如:因为日本屠杀中国人…… 由日本老人下跪引入,激发思考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勿忘国耻 活动园 残历碑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民生灵涂,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在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座雕塑叫“残历碑”,它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观察残历碑,阅读碑上的文字,说一说“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历史材料展示 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 历史再现:卢沟桥事变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4.活动园: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思考:卢沟桥事变有什么影响? 5.活动园: 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有1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 《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记录片、战犯日记等还有很多。查一查相关资料,铭记那段历史。 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