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88061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174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导学案
  • cover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辩证地认识此时的兼并战争。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3.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到都江堰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2.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1)战国初年,_____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_____由大夫田氏取代。 (2)齐、楚、_____、燕、赵、魏、韩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_”。 2.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_____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___之战。 (3)战争结果 ①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②地处西部的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_____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_____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 (1)政治方面,确立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方面:废除_____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统一_____。 (3军事方面:奖励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_____的战斗力,一跃成为_____的诸侯国,为以后_____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_____蜀郡郡守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_____(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和__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了_____、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4.影响 (1)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_____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当堂达标】 1.(潍坊中考)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2.(常德中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增强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D.分封制彻底崩溃 3.(聊城中考)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4.(云南中考)《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5.(宜昌中考)公元就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 ) A.尊王攘夷 B.商鞅变法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6.(陕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7.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