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强》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材特点:教材注重了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比值定义引入压强概念→压强的应用”的流程来学习压强。 书中通过滑雪者和雪中步行者、蚊子和骆驼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通过让学生实验探究,来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通过比值法定义来理解压强的概念。通过相关的计算,加深对压强公式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多次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在速度和密度的学习中,已经用到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也有较好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因素。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通过目标导学、学法导引、自主评价等学习方式来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会设计实验,会科学归纳实验结论。 2.通过应用比值法构建压强概念,能理解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并能用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讨论和交流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建立;压强公式的应用(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 压强概念的建立;压强公式的应用(计算)。 教学资源: 水球、钉板、小桌、钩码、海绵、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题引入: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双手挤压水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水球把水球放在三个钉的钉板上。教师演示:把水球放在很多钉的钉板上。在学生猜想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后。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问题:压强(板书)投影学习目标。 1.观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观察思考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把水球放在不同钉板上,产生的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让学生猜想到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水球破裂的现象可以很快集中学生注意力。 1.投影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会设计实验,会科学归纳实验结论。2.投影学习活动1:(1)、本实验采用的器材有哪些?通过什么现象来显示压力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什么变量?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变量?如何改变?分析归纳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关系时:控制什么变量?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变量?如何改变?分析归纳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3.投影自主评价1.4.投影实验结论。师:如果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呢?让我们进入目标2的学习。 1.明确学目标12.按照学习活动1的内容进行学习:组内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3.实验结束后,完成自主评价3. 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况且本实验中只有两个变量。因此,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暴露问题,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投影学习目标2:通过应用比值法构建压强概念,能理解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并能用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投影学习活动2:分小组讨论:某小组第一次实验,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是2.4N,受力面积是1.2cm2。第二次实验,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是4.4N,受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