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制作花架》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花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劳动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了什么是榫卯结构,并介绍了榫卯的连接方法,教材用大量图片教学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榫卯花架,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学会能够独立完成榫卯结构的花架,培养了学生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 学习目标 1、劳动观念:了解木料榫卯结构,培养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劳动观念。2、劳动能力:学会简单的榫卯连接方法,能独立制作完成榫卯结构的花架的劳动能力。3、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能够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的习惯和品质 。4、劳动精神:培养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 重点 了解榫卯结构和榫卯的连接方法。 难点 能利用榫卯结构制作花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为了方便观察、了解植物,美化学习环境,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植物角,用来摆放植物。不过植物角空间有限,如何能摆放更多种类的植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为植物角制作一个简易多层花架吧。 为植物制作一个花架 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拓展延伸古代抗震“黑科技”北京的故宫,它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算下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这600多年的时间里,故宫周围的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地震,1976年7月的唐山大地震,震级强度为7.8级,周边多个地区都有震撼,其中也包括仅有100多公里距离的北京。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就连天安门城楼的梁柱都随之“晃动作响”,北京多处建筑都因此受到了损坏。有着数百年来历史的故宫,却不曾受到影响。2017年的时候,英国学者通过等比例缩小,仿造了多个故宫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测试,结果却发现,即使模拟震级达到了9.5级以上,甚至10级,故宫竟然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地立于众人面前。他们好奇,究竟当年古人建造故宫的时候,使用了什么“逆天技术”,结果却发现:这种“逆天技术”,早从7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古代建造房屋的“黑科技”,是“榫卯结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构件上的凹凸部位,来让不同的构件紧紧连接在一起,如果和现代建筑进行对比的话,那么,古代的“榫卯结构”,就相当于起到了现代的“螺丝钉、螺丝母”,或者是简单地通过“钉钉子”来让两个组件结合在一起的作用。通过考古发现,至少7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开始使用“榫卯结构”造房子了,这项传统工艺传承到今天,事实上掌握其中精髓,懂得这项技艺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少了,毕竟现代人造房子,早就不用“榫卯结构”了。不过,对于仍然传承这套手工艺的匠人们来说,他们信奉的一句话就是“榫卯万年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何古代建筑很多都屹立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倒,答案就是古代工匠通过“榫卯结构”,让建筑变得极其稳固。一、劳动准备1.知识准备中国古代有大量木结构建筑和家具,内部构件的连接既不使用胶水,也不使用钉子,而是通过木构件之间相互嵌合,以榫卯结构实现相互连接和支撑。榫卯结构的最基本构件有两个,即凸出的榫、凹入的卯(也称榫眼或榫槽)。榫卯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榫卯的组成:1,榫头2.榫颊 3.榫肩 4,榫眼5,榫槽据史书记载,我国宋代榫卯结构的样式就已经十分丰富了。想一想,榫卯连接有什么好处?其他材料也可以用这种连接方法吗?1、榫卯组成的家具非常的牢固,有效地阻止了木头之间的扭动。2、不用使用钉子,非常的节约成本。3、并且木制品之间不会生锈,不会氧化,可以使用几百年还不会散架,大大提升了家具的使用寿命。4、榫卯取材也比较方便,只有木头,没有其他金属用品,非常节约时间。其他材料由于属性的不同并不能完全复刻这种连接方式。2.工具与材料准备木料、小手锯、凿子、锤子、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