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0525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01375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戊戌变法,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历代改革,你知道有哪些? 这些改革家的结局命运如何?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魏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温故知新 已学过哪些有关近代化探索的内容? 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 外资 (买办) 民族 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 工人 洋务运动 《资政新篇》 通过实践证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 都不能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民族危亡 资产阶级的不同选择 康有为 (1858-1927) 孙中山 (1866-1925) 1895年,38岁 ,入京会试。5月2日,发动“公车上 书”。它标志着资产阶级维 新思潮开始转变为社会政治运动。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变法改良/君主立宪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1895年,29岁,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海外。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期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封建专制政体,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维 新 派 wéi xīn pài 【释义】 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戊戌变法———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篇 揭开序幕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材料 “闻日本索偿2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而被都察院拒绝,但上书内容广为流传。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二篇 继续发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以康有为实例,列举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 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1895年11月,北京强学会开局。 1895年11月,设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年1月,上海强学会刊行《强学报》。“托古以改今制” 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 ———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 2 3 目的-变法图强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 开议会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长沙南学会 广州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