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699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5.5回顾与思考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2334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五,生活,中的
  • cover
生活中的轴对称(七下第七章 全章复习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全章复习。 2、地位与作用:轴对称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本节复习课既是对全章知识的梳理、整合与提升,又是今后学移与旋转”的基础。无论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还是对学生复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本节课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对轴对称有了感性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的活动经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2、认知水平:在思维特征上,他们正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思维的批判性也在明显增长,已开始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本章知识结构,理清轴对称知识的薄弱环节,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数学思考:通过旅游情境的设立,使学生再现轴对称知识,渗透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3、解决问题:利用轴对称知识的再现,帮助学生检查对轴对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明确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方向。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及时复习旧知,归纳整理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知识结构,检查轴对称知识的薄弱环节。 难点:帮助每个学生解决自身的认知盲点,弥补对轴对称知识及其运用掌握的不足。 五、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镜子。 学生:镜子、剪刀、红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龙虎山,知识回顾1、创设情境周末,我和数学兴趣小组成员相约到龙虎山去旅行。首先我们来到道教发源地天师府。看,天师府院内,豫樟成林,环境清幽,各色蝴蝶,翩翩起舞。真美!(出示照片)小红说:蝴蝶色彩真美。小明说:蝴蝶还有动感美。小刚说:蝴蝶还有一种数学美,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轴对称之美蝴蝶非常美丽,它究竟美在哪里?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只蝴蝶并排飞呢?它构成了什么?复习轴对称的概念。3、镜面对称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泸溪河。泸溪河素有“形似漓江,胜似漓江”的美誉,河面平滑如镜。瞧,连游船的编号在河中也是清晰可见。(出示照片)思考:观察图中的3和5有什么变化?活动:利用手中的镜子找出其它数字在镜子中的规律。学生得出规律后,教师出示绝招:当物体正对镜面摆放时,可以看像的背面。4、三大定理停舟上岸,我们来到具有45亿年历史的龙虎山地质公园门口。一座富有创意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出示照片) 等腰三角形的有哪些性质?第七章我们还学了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学生回答:“对称美”。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回答轴对称的性质。学生回答轴对称的概念。学生分小组展开活动,通过实践得出其它数字在镜子中的规律。图中大门上方正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学生回答:线段中垂线和角平分线定理的内容。 以旅游对话的形式引入新课在形式上很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旅游中的观察感悟到“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美”,从而达到复习轴对称知识的目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积累感性经验,经历镜面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