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54226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共42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8601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14.1
  • cover
(课件网) 劝 学 故都的秋 ———悲凉与美 郁达夫 1. 了解作者郁达夫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特色 3.分析故都的秋的色味,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原名____,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是新文学团体_____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郁文 “创造社”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散文《故都的秋》。 写作背景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都” 指哪儿? 故都 = 北平 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槐树(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 颓废( )鲈鱼(  ) dùn zhè huái sào zhou ruǐ chuán niàn xī shuài sī lǐn zè tuó pì tuí Lú 正字音 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2) 快速默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思考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是总起部分。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