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72985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67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三首,从军,教案
  • cover
五年级下册语文 《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流利背诵并且默写《从军行》。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法】 以读促悟、情境法 【学法】 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孩子们,爱国,是一种信仰,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祖国现在的一片大好河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看看诗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爱国情怀。 (一)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解读诗题:诗的题目就是诗的眼睛,能带给我们很多信息。《从军行》能让我们了解到什么?借助注释学习古诗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孩子们,赶快看看注释1,你从诗题中了解了什么? 预设: (1)描写军人的生活。 (2)这是描写边塞生活的诗。 教师点拨: ①“行”,像题目中出现“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②你们对边塞了解多少?(黄沙漫天,环境恶劣,一般军人驻扎在那里保家卫国) ③《从军行》写的正是军人们在边塞生活的现状。 2.指导朗读:如果是从未当过兵的少年,他要去边塞从军了,他会怎么读:(从军行) 评价语:读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读出了好奇和欣喜之情。如果是百战沙场,九死一生的将士,他会怎么读:(从军行) 评价语:读出了艰辛和不易。 如果是誓死卫国的将军他会怎么读:(从军行) 评价语:读出了沧桑和豪迈。 (二)简介作者 过渡:了解诗人的生平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诗人王昌龄,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齐名,被称为边塞诗人。 (三)创作背景 公元274年,王昌龄赴河陇,出玉门,来到边塞,创作了这一组诗,全组诗共7首,今天学习的是第4首。那么在王昌龄的眼中,边塞是怎样的风光呢?我们去诗中领略一番。 二、初读故事,感知诗意 (一)回顾方法,初读古诗 读古诗之前,我们想一想,除了黑板上的这两种方法,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请同学们集众家之长,为你所用,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正字正音:请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试着读出节奏。 个别读(师生点评:好、一般、不好。 好,好在哪里?一般,那他怎么读就更好了,你能试着读一下吗?不好?他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经过小老师们的一一指正,相信怎样把古诗朗读得好,吸引人,大家心里都有数了,现在你们再自由读古诗,记住刚才大家所强调的。) 2.齐读:(教师点评:果然个个都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二)借助方法,感知诗意 1.谁来说说,内容上你读懂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没有读懂的?(注意:这里放手让同学们自由说,看看他们对古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让读懂这一部分的同学说,也可以让没有读懂的同学提出疑问,让会的同学帮助解疑。如果跑偏的教师指正出来。) 评价语:同学们有这么强的理解能力。 2.指导朗读,带着你们的理解,再来把古诗读一遍。 (三)品读古诗,想象意境 诗人王昌龄究竟在诗中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感受呢?我们首先来看诗的前两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作者分别看到了哪些景色?(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2.这些景色的特点是什么?(云:长,说明云特别多。雪山:请观察图:连绵不断、暗暗的。其实呢这里的雪山指的是祁连山,祁连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烁,异常明亮,这里为什么说是暗呢?来说说你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