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85332

16.1《赤壁赋》课件(共1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8337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掌握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掌握本文重点字词的意义。 2.能够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散文记游说理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韵文的艺术魅力。 3.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诗歌方面:风格豪迈,笔意爽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苏轼注重提掖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 背景探寻 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