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8748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 古诗文(北师版三年级上)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0次 大小:201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
  • cover
专项部分 古诗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2、净慈寺:浙江省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终究,到底。 5、四时:本来指春、夏、秋、冬,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节。 6、接天莲叶:荷叶无穷无尽,一望无际,与天相接。 7、碧:青绿色。 8、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不同一般。别样,不一样地,特别。 【诗意】 美丽的西湖到底是在六月之中, 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 连天的荷叶一望无际,颜色碧绿,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艳。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1159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乾道三年(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地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 “策” “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走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晚年忤宰相韩侘胄,家居吉水十五年,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赏析】 杭州西湖是我国世界闻名的风景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文很多,这一首独具特色。诗人写六月的西湖,不写山,不写水,却抓住了夏日西湖的荷花来写,既合时令特色,又合地理特点。写荷,诗人一写荷叶,突出其范围广和颜色绿;一写荷花,荷花自水中而出,本来就很娇艳,更由于朝阳的映照,越发红得光彩照人。这样的景物,以“天”“日”来衬托,背景广阔,气势浩大。全诗色彩鲜明,清新秀丽,诗中有画,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安史之乱后,父刘绪迁居南方,刘禹锡是在苏州诞生和长大的。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时中进士,作过监察御史,屯田地员外郎。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个集团主张限制贵族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政治改革。唐宪宗即位后,在藩镇、宦官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