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1317

9.3《声声慢》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3915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 】 声 声 慢 李 清 照 一读全词,初品词情 【以问促读】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本词的内容,你会选择哪个字? 文本研读 【问题】词人在开篇所使用的七组叠词有何妙用? ①词人起句便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开端便很好地统领了全词凄凉、萧条的意境。 文本研读 ②而从音韵上来看,这七组叠词在发音时乃是在齿舌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律美。 【问题】词人在开篇所使用的七组叠词有何妙用? 文本研读 ③同时,这七组叠词也是层次清晰地分别概括了李清照在不同层面上的愁苦、凄苦。 【问题】词人在开篇所使用的七组叠词有何妙用?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 境 茫然无着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李清照早期小令一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思考】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生活经历与创作特色:以南渡为分水岭 【前期】 少女时代: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苏轼的学生,官至吏部侍郎,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她自幼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家庭的文化熏陶,这时候虽然她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但已经很有名气了。因此,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安定、优裕,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制的美丽光环。刚才的那首《如梦令》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生活,从这首词我们能够感受到李清照少女时期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生活经历与创作特色:以南渡为分水岭 【前期】 婚姻生活: 爱情是人生美好的一章,李清照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被父母嫁与宰相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他们的爱情也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像陆游与唐婉,不是需要经历诸多苦难才能享受甜蜜,他们一开始就跌入了蜜罐里。夫妻二人琴瑟相和,不仅是文学知己,更有共同的爱好———金石研究,在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李清照的美好人生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不过随着赵明诚的外出做官,夫妻暂时分离,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的相思曲。 赏析早期词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活经历与创作特色:以南渡为分水岭 【后期】 国家巨变与丧夫之痛: 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宇,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而后死于任上。李清照怀着极大的悲痛殓葬了与她志趣相投、情深意笃的丈夫。而此时金兵又大举南袭,建康形势危急,朝廷官员已经开始逃亡。而李清照在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又将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生活经历与创作特色:以南渡为分水岭 【总结】 因此综合来看,李清照南渡之前的生活是无忧无虑、充满甜蜜的。故而她前期词作多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作品基调多明快、清丽。 而李清照创作后期,因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故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故国之思,此期作品基调变得凄凉、悲痛、低沉。如本首《声声慢》、《武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