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2740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 素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128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基于,概念,逆向,设计,统编
  • cover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 ———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 【摘要】纵观当下教学,教师依然习惯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笔者认为,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能打破传统的零敲碎打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点,以单元学习内容为载体,进行整体情景下的结构化设计,充分实现单元语文要素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逆向设计 大概念 语文课程 纵观当下教学,教师依然习惯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或随意化”“教学评不一致”“课时与课时内容彼此割裂”等问题已成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倡“以终为始”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一种课程或一个单元前首先要考虑“去往哪里”,在脑海中清楚其结果了,才能依据结果设计“如何去”的运行路径。就语文学科而言,大概念立足语文课程性质,是实施单元教学的支点。大概念的统领,能使整个单元就成为一个有机的结构化整体,使碎片化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设计必须打破传统的零敲碎打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点,以单元学习内容为载体,进行整体情景下的结构化设计,充分实现单元的深度融合。笔者将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逆向设计。 一、锚定概念,厘清目标定位 大概念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原则、理论和思想,是支撑起学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连接。锚定学科大概念,能帮助教师厘清教学目标的定位,确定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和取舍问题。 1.确定核心概念 要素统领、目标导向是统编教材单元编排的一大亮点。统编教材中的读写单元,实际上是围绕学科概念(语文要素)而构成的一个学习系统,各个板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承担不同的功能,形成一个结构性的整体。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虽不是一个习作专题单元,但是阅读与习作共享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观察·发现·表达”。发现和表达离不开观察。阅读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大概念的过程,而习作的过程就是运用大概念的过程。 2.解读课程要素 基于大概念的分析,我们要贯通语文要素,展示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打通新旧知识和能力的链接,精准裁定教学目标。观察是中段习作训练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二学段提出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材以“观察”为核心,建构了一个螺旋式的课程体系。(以“观察”为训练重点的习作教学体例见图1) 梳理教材体系可见,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写日记,学习描写一种事物、一处场景、一种植物、一个实验,三年级的习作均指向细致观察,把观察的过程写清楚,试着写出观察的感受。四上第三单元在巩固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侧重写观察的过程,写出不同阶段事物的不同变化。 3.厘清单元体系 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主题来编排。《古诗三首》告诉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精读课文从写动物、植物两个不同角度选材,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阅读时既要引导孩子发现作者是怎样连续细致观察的,又要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准确。“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观察的方法,单元习作紧扣语文要素,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