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837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数学 4.2.3《线段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560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上册,数学,4.2.3,线段的性质
  • cover
《4.2.3 线段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4.2.3 线段的性质 解读理念 本课的教学首先从有趣的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的场景中如何运用线段的性质,带着这个疑问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线段性质的探究过程,并进一步学会运用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拓展和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要理解掌握线段的性质,小学阶段只是对简单图形性质的认识,往往只是通过观察核试验,在思维方法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这一课时时,在学习点、线、面、题、体之后,学生基本对几何初步有了认识和了解,是在学习第二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之上,对线段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对线段的概念、特点也进行了更加系统的认知,对线段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部分学生以上能力基本能达到,但多数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偏弱,对几何语言的运用和转换还需进一步的规范,对几何说理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凝练。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利用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通过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知识目标 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并能用这一结论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资源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 教学重点 线段的性质应用过程和拓展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线段的性质拓展问题的探究过程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教学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数学知识情况,为学生学习线段的性质奠定基础。2.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准备。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展示组不同的环境的图片,如大桥、过街天桥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观看几组不同的图片,谈自己的感受,了解图片中运用的数学知识。 观察生活 概括新知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典型例题探索新知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看图思考:草坪上被踩出了一条小路,在这里,从A地到B地,人们为什么不走大路走小路? 思考: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在图中画出最短路线?通过上述的两个问题,结合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直线、射线和线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走哪条路相对近些?小兔子与青草中间有四条路?小兔子还有更近的路走过去吗?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动手操作,感受新知在一块硬纸板上有A、B、C、D、E五枚铁钉,先用两枚铁钉A、B固定橡皮筋,然后拉伸橡皮筋,使它分别经过C、D、E三处。如图:经过点A和点B的四段橡皮筋中,哪一段长度最短?谈谈你的想法。思考:A、B 两地间有三条不同的路线可走,如果从A地尽快赶往B地,你会选择哪条路线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思考: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在400m田径赛跑中,起点和终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多少?结论: 线段并不是距离。 线段是两点连接形成的图形; 两点间的距离是长度,它是一个数量,有长度单位。在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