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68153

第1课时 有多重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488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时,多重,北师大,数学,小学,三年级
  • cover
北三数下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第1课时 有多重 课题 有多重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吨的认识”以及日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克、吨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会比较差别较大的物体的轻重,但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质量概念。 教学策略 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解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探究等教学策略。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45———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秤、回形针、2分硬币、苹果、鸡蛋、1千克面条,A4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多重》。 师:一年级我们就学习了比轻重。通过看、掂、秤这三种方法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生活中的物品具体有多重呢? 生:可以看物品包装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直接看物品包装上所标识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它们有多重。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白菜,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板书课题:有多重) 生:可以用秤来称。 二、实践体验 建立概念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生:电子秤、台秤、体重秤、磅秤,天平、弹簧秤等 师:看来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秤,现在让我们再一一认识一下它们的用法吧。 电子秤,在我们平时买菜或散称一些物品时经常用到,显示器上会显示出重量和价格。 台秤,上面盘里放物品,根据物品的轻重,指针转动,指针指向那里,物品的重量就是多少。 体重秤,大家应该都见过,人站在上面可以测量出人的体重。 磅秤,是用来称一些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比如说秤一大袋麦子,就可以用磅秤来称。 托盘天平,可以左右两边都放物品,也可以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砝码,当两边的重量一样时,指针就会指向中间的位置,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下面的挂钩上,显示器上会显示出该物品的重量。 师:看了视频,你是不是对这些秤的用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让我们去称称自己体重吧! 感知千克和克。 师:看,淘气用体重秤称出自己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飞到天平上称出体重是50克,他俩谁更重呢? 小鸟说:我的体重是50,你的体重是30,难道我比你还重吗? 淘气:不对,应该是我比你重。我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其实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