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85732

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28765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22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什么? 一句句话语,一个个动作无一不展示出人物的品格。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 激情导入,渐入诗境 芙蓉楼送辛渐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zá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芙 fú 易错提示:下边的“夫”,上横短,下横长哦!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笔画:七 组词:芙蓉 远山芙蓉 “艹”横要长,两竖下边稍向里收。 “夫”下横要长,撇上边出头,撇和捺都舒展。 蓉 róng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笔画:十三 组词:芙蓉楼 芙蓉并蒂 易错提示:不要漏掉中间的“八”哦! “穴”要紧凑,撇和点要小,分开。 下边的 “人”扁宽,舒展,“口”要扁小。 洛 luò 易错提示:右上边是“夊”哦!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九 组词:洛阳 洛阳纸贵 “氵”的两点要小,一提要长。 “各”首撇要短,横撇是一笔,和捺交叉舒展。 壶 hú 结构:上下 部首:士 笔画:十 组词:水壶 悬壶济世 易错提示:上面是“士”,不是“土”哦! “业”两竖要近,下横平直,要长些。 “士”窄小,下横要短, “冖”的横要长。 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 ◎ 结合注释,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 再读诗文,感知大意 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大人在田间_____;孩子在地头_____。 ◎ 品读前两句思考: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寒雨 孤山 ◎ ②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 孤零零的楚山独立在清晨的秋雨里。 ◎ ③此时此刻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 孤寂 孤寂 ◎ 芙芙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的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 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诗人的眼里,孤独的不仅是楚山,更孤独的是诗人的心啊。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 想象画面,读中悟诗情。 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楚山,孤傲耸峙,离别愁绪,涌上心头,王昌龄想到辛渐马上就会到达洛阳,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想让朋友告诉亲友什么? 洛阳亲友如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