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86340

【核心素养目标】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日期:2024-05-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62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古诗,三首,九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魅力。 语言应用: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饿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审美创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难点: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应用: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古诗的重点词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中再现古诗所表达的情境。从古诗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审美创造: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时重难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古诗《元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古代春节这一天,人们便有了放爆竹、喝屠苏酒和换桃符、贴对联等节日习俗。 2.回忆《元日》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元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初读古诗,会读会分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 异乡 为异客, 每逢 佳节 倍思亲。 遥知 兄弟 登高处, 遍插 茱萸 少一人。 自由读古诗 2.老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读出节奏。 懂方法,学古诗。 1.知诗人: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3.解诗题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中国传统的的重阳节;“忆”,回想,想念。“山东”,华山以东的地区。 题目意思: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想念家中的亲人。 也可按照我们写作的六要素从题目中能知道的是哪些要素? 时间:重阳节 地点:外地他乡 人物:诗人王维 事情:思念家乡亲人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所以重九也叫“重阳”。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重阳糕。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呢? 注释: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知:想到。 遍:都。 茱萸(zhū yú ):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古时 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4.晓诗意 1)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独自 异:一个人在他乡居住 客:作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次到了节日的时候更加想念亲人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 我虽然在遥远的地方,但是我知道今天是重阳节,兄弟们都在爬山4)遍插茱萸一 人 茱萸:一种植物可以辟邪每个人 都在手臂上佩带茱萸却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