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991797

【甘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走进数据世界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028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一节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科技 第1课 走进数据世界 教学设计 课题 走进数据世界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数据的概念、基本特征,并且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数据,认知数据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中的数据。本课教材内容是本章内容的基石,学习完本课,学生就理解了数据的基本特征,可以分辨生活中的数据,也对数据的概念有了较好的认知。教材给出了丰富的示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教材知识结构清晰,学生自主探究任务数量合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学习 目标 了解数据的概念; 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认识生活中的数据。 重点 本课重点是数据的基本特征,从数据的基本特征区别数据与非数据。 难点 从数据的基本特征认知生活的数据和非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正在爆发式增长。有人曾用“知识爆炸”一词来形容数据更新的速度和信息量的庞大。从国民经济到家庭生活,从生产制造到消费娱乐,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学生:思考数据一词,想一想自己是如何理解数据。 教师:学会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与分析,为人们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成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信息素养。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数据处理的世界吧! 教师:你知道数字、数值与数据的区别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数字、数值与数据的理解。 教师: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符号,常见的有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等。数值是表示事物属性在量上的数字,如含有质量、数量等属性的数字叫作这个量的数值。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并可鉴别的符号,是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在计算机中,数据常常以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形式存储和表达。 知道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数据与数据处理和本次课学习内容是认知数据。 引出本课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意义。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数据 教师: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并可鉴别的符号,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关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数据的来源不同,因此数据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图像、视频、音额等,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关关系的抽象表示。例如,176em、65kg、36.5℃分别表示某人的身高、体重、体温等属性。600km、90km/h、2000元可以分别表示一次自驾游的路程、车速和消费额。当今世界,任何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理解和表达已经离不开数据和基于数据的逻辑推理。 教师: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介质的总称,是联系现实世界和“比特世界”的途径。现实世界中表示客观事物的任何符号都可以被计算机转化为二进制数据后进行逻辑运算,处理成有意义的数据。 学生:思考现代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了二进制,而不是其他进制? 拓展:计算机运行采用二进制,主要原因是二进制具有以下优点: 1.技术上容易实现。用双稳态电路表示二进制数字0和1是很容易的事情。 2.可靠性高。二进制中只使用0和1两个数字,传输和处理时不易出错。 3.运算规则简单。与十进制数相比,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要简单得多,这不仅可以使运算器的结构得到简化,而且有利于提高运算速度。 4.与逻辑量相吻合。二进制数0和1正好与逻辑量“真”和“假”相对应,用二进制数表示二值逻辑显得十分自然。 5.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相当容易。人们使用计算机时可以仍然使用自己所习惯的十进制数,而计算机将其自动转换成二进制数存储和处理,输出处理结果时又将二进制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