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水 B.碘液 C.食盐水 D.冰水混合物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湖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 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 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 3.小科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每滴水的质量要相同 B.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乙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对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6.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做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固体的溶解度大小只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 C.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即使溶液质量不变,溶液组成也会改变 D.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相同 7.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8.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9.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⑤⑥ 10.小科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这是因为(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多 B.杯里溶液的浓度增大了 C.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多 D.温度下降,蔗糖的溶解度变小 1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图2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12.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3.加热一杯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温度不断升高,蒸发溶剂,直至恰好析出晶体前。整个过程中,下列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溶质的质量 D.硝酸钾的溶解度 14.雾、露、霜是我们熟悉的天气现象,它们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液化、汽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