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时 代 基础知识梳理 中考真题训练 思维能力提升 新 课 标 对 本 单 元 内 容 要 求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课 标 要 求 时 空 观 念 时 空 观 念 ● 隋朝建立 581 ● ● ● ● ● ● 隋朝统一全国 589 隋灭亡 唐建立 618 玄奘西行 627--645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641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754 安史之乱 755--763 ● 907 唐朝灭亡 隋 朝 繁 荣 与 开 放 时 代 唐 朝 思 维 导 图 思 维 导 图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开放 繁荣 作用 反作用 大运河开通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经济繁荣 科举制度 中外关系 社会风气 民族关系 文化繁荣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杨坚 581年 长安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 2.隋朝统一全国 (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 文 帝 知 识 梳 理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请你仔细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右图描述的是_____?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 B.余杭指今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隋朝大运河 北京 杭州 江南河→ 邗沟→ 通济渠 一条大运河 两千多千米 三点 四段 五河 涿郡 通济渠 永济渠 知 识 梳 理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据记载,修建运河时,为了赶工期,隋炀帝派遣5万多名彪形大汉做监工,不到一年,就有一百多万人惨死在工地上。 积极影响/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 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加速隋朝灭亡 读材料,分析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影响?(从利和弊分析) 知 识 梳 理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形 成 隋文帝 ——— 隋炀帝 ——— 唐太宗 ——— 武则天 ———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重要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了殿试制度 知 识 梳 理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影响 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科 举 考 试 图 知 识 梳 理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令人民忍无可忍,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李春设计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2.经过 五.赵州桥 知 识 梳 理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