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3.10《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有质量吗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3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认识“空气充满周围的空间”的基础上,引导开展对“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探究。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空气是否有质量”,分为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想办法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首先聚焦问题:固体、液体都有质量,并且能够测量出来,那么,充满周围空间的空气是否也有质量呢 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科书呈现的是利用平衡尺、电子秤、杠杆天平等工具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旨在提示学生可用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二个环节是估测空气的质量。教科书呈现的是利用杠杆天平估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第三个环节是借助电子秤测量空气的质量。通过测量能够更加准确地知道空气的质量。第四个环节是尝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生首先认识天平的结构,然后尝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拓展与应用部分介绍了伽利略是如何发现空气有质量的,让学生了解伽利略所使用的方法,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科学史有所了解。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有质量。科学思维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索(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2)能够称量空气,并能够依据称量数据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3)认识天平的结构,并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责任态度(1)能够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2)能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重点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2)能够记录称量空气的数据,并能够依据数据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3)能够认识天平的结构,并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1)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与现象,灵活地运用科学词汇和示意图等方式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能够认识到在称量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去超市购买蔬菜、水果,用什么工具能称出它们的质量?2、动手称一称:一个苹果、一杯食用油的质量。记录称量结果:一个苹果的质量是_____克,一杯食用油的质量是_____克。3、苹果是固体,食用油是液体。固体和液体都有质量,空气是气体,气体也有质量吗? 电子秤称苹果和食用油,记录称量结果 通过固体和液体有质量,引发学生对气体是否有质量的探究 讲授新课 一、怎么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1、空气有没有质量?说出自己的理由。2、怎样验证我们的推测 (一)方法:用平衡尺称量(1)实验器材:直尺、气球和细绳(2)实验方法①在尺的两端分别悬挂一个充满气的气球②将尺悬吊起来,调节中间绳子的位置,使其达到平衡③然后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出④观察尺的平衡状态是否有变化。(3)实验发现充满空气的气球一端下沉,充气的气球比未充气的气球重,这说明了空气有质量。(二)其他方法(1)电子秤称量用电子秤先称空气球质量,再称充满气的气球质量,观察两次数据有没有变化。如果数据发生变化,证实空气有质量。(2)杠杆天平称量把没有充气的皮球和一杯沙子分别放置左右两端托盘里,调节到平衡。然后撤掉没有气的皮球,换上打足气的气球,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发现充气后的皮球端下沉,证实空气具有质量。3、实验结论 空气有质量。二、估测皮球内空气的质量1、展示篮球,问:这支打足气的篮球里,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相当于多少粒黄豆?2、实验器材杠杆天平、打气筒、瘪的篮球、塑料杯、黄豆、沙子等。3、实验方法①让没有充气的皮球和一杯沙子平衡②把皮球充足气再放入托盘中③往右侧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