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048803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2.5 雾和云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4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版,2017,五年级,下册,教案,格式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2、13、14页:《雾和云》(1课时) 教材分析 核心概念:(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十)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5-6年级 ③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10.1天气和气候 5-6年级 ①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横向知识联结: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气候和天气变化,学习了风的形成、露和霜的天气现象之后,进一步学习雾和云的原因。 纵向知识联结: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的学习中,认识了水和水蒸气、冰和水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了水的三种状态。在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认识到了水、水蒸气、冰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些为我们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调整: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提取出天气现象“雾”和“云”,但学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形成的,这种知识的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与发现: 学生做出猜想:我认为,自然界中的雾是水蒸气预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汇聚而成。 制定计划: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雾的形成原因。 通过实验搜集证据,整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按照以上步骤,归纳总结云的形成。 (三)应用与拓展: 云雾缭绕的景象固然美丽,生活中也有弊端,根据锁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及他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但是不能很好的和天气现象相联系。 实践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在实验时能进行仔细地观察,细致的讨论,但是对于科学的处理信息能力相对较弱。 思维基础: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更多的是通过感觉器官和工具对事物进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本质一样,只是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 科学思维 能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描述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践 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用科学的语言、流程图等方式记录并整理实验现象,描述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态度责任 能够与他人合作实验、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难点:设计实验模拟雾的形成过程。能够做雾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素材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视频情景 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雨后出现了什么天气现象。 师:嗯,你观察的非常仔细,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雾和云》。 播放视频 板书 生:我观察到了雾、多云的天气现象。 情景引入,熟悉的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对身边熟悉事物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发现 形成新知 探究雾的形成 (1)依据事实,做出假设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看视频,出现雾之前又有什么样的景象? 师:通过这样的情境你是否能推理出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雾到底是不是这样形成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方案,建构模型 师:如果让你们小组来设计造雾模型你应该如何获得①水蒸气。如何获得②冷空气。在这里老师温馨提示大家,冷空气可以由冷物体产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把你们的方案写在记录单1中。 师:谁能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案? 师:同学们找到了提供水蒸气和冷空气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获得水蒸气和冷空气的方法自由组合设计一个造雾模型,在设计模型时我们要本着科学、简便、安全有效可行的原则!并把你们的设计方案画在报告单上2中的实验装置里! 师:哪个小组能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