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 的连接 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 对物理世界各种数据的采集,是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和给出决策的重要基础。早期,外部世界的信息大多是人工采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的。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应用之后,感测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从早期的人工生成的单一方式转变为人工生成和自动生成相结合的方式。以传感器和智能识别终端为代表的信息自动采集设备可以实时准确地完成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监测。 人们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人和计算机对话”,即操作计算机的人输入指令,计算机按照人的意图执行指令,完成任务。 信息系统与外部的连接方式演变 第一阶段:计算机时代 在计算机大规模普及之后,人们开始考虑“让计算机与计算机对话”,即让处在不同空间的计算机可以数据传递、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则应运而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了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数字世界。 第二阶段:互联网时代 3.1.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信息系统与外部的连接方式演变 人们主要考虑的是将联网的终端从计算机扩展到“物”-- 物体和环境。连接之后,整个物理世界就可以在数字世界中得到反映,这种需求带来的是物联网的产生。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努力在传感技术、定位技术的帮助下与物理世界对话。 第三阶段:物联网时代 3.1.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信息系统与外部的连接方式演变 人和计算机对话 计算机和计算机对话 物体和环境 3.1.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信息系统与外部的连接方式演变 1.3认识互联网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典型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 2012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加大了支持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方面发展的力度。我国政府的一系列报告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 物联网 我国关于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 ETC系统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是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停车收费。 ETC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起来探索下ETC系统是如何从外部世界感知“车”这个“物”的到来,并实现不停收费的呢? ETC系统主要由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在车辆识别系统中,主要采用RFID技术在车辆和收费站间建立连接。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该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该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RFID射频识别技术_腾讯视频 (qq.com)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是指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它解决了人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用传感技术延展了人的感知能力。 物联网 1.全面感知 1.3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 由于二维码在平面的横向和纵向上都能表示信息,所以与一维条码比较,所携带的信息量和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