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7431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游击队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82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格式,教学设计,队歌,游击,历程
  • cover
九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5游击队歌 教学 目标 1.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 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 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新授课: 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 )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组,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之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 创作背景: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作品介绍: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在1937山西临汾年创作的。首次演出时,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 1938年夏改编为四部合唱。新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在我军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列入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歌曲,成为我军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作品分析: 1、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学生: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拍号:4/4拍。节奏: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旋律: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 风格: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4、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5、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6、节奏练习: 4/4 0 0 0 0 xx∣xx xx x 0 xx∣xx xx xx x. x x∣ 注意: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7、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8、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几乐句基本相似? 生:B段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