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氢气 D.氮气 2.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②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没有影响;③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④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⑤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⑥人类的活动不会使环境恶化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建设、赛事举办等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奥运赛事活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冬奥”。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 A.自备购物袋 B.随手关灯 C.少开汽车多走路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4.北京市发布“我要碳中和”的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随时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以下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 A.开车接送上下学 B.少使用一次性水杯 C.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D.垃圾分类回收 5.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使用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露 D.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天然气 6.下列气体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碳中和”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B.分类处理垃圾 C.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24小时开空调 8.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分别是指 A.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一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B.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C.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硫相对“零排放” D.二氧化氮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氮相对“零排放” 9.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水能 D.风能 10.科学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往往需要重复实验。以下不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C.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D.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二、填空题 11.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_____和_____。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和_____。水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_____。 12.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_____。 13.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来保护野生动物,白鳍豚、丹顶鹤、朱鹮、蒙古野驴、金丝猴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猕猴、狼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_____被誉为“活化石”。 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甲乙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_____,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三、综合题 14.实验探究。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及重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条件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同甲组 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