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1358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1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 cover
《赠刘景文》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生字,会写“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读准平舌音“赠”。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 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赠 盖 菊 残 君 橙 犹 傲 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指名说,板书:荷 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课件出示25)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