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2007

16《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课件(共25张PPT)+素材+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7次 大小:123154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最苦与最乐,1课时,课件,25张,PPT,素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 2.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3.领悟作者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阅读课文,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 2.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每当读到这段激情澎湃的话语,心中无不涌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你知道作者是谁吗?梁启超,他以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了《最苦与最乐》,其中也谈到了责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卷网-2005年版)。1918年10月,梁启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系列专栏讲辞,《时事新报》和《大公报》都有刊载,其中《最苦与最乐》刊载于《时事新报》1919年1月6日的“星期讲坛”上。本文意在启迪民众明白人生的乐莫过于责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过于责任的肩负,归根结底,人都要完成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得到生活的趣味。 3.文体知识 ⑴议论文的概念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⑵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包括道理论据(多为名言警句、俗语等)和事实论据(为事例、史实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恩惠( ) 契约( ) 监督( ) 收揽( ) 悲天悯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莫若 ⑵达观 ⑶契约 ⑷如释重负 ⑸海阔天空 ⑹心安理得 ⑺任重道远 ⑻死而后已 ⑼仁人志士 ⑽悲天悯人 3.借助提示语(句)略读课文,提炼观点,完成表格。 段落 提示语句 观点(结论) 1-3 4 5-6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快速略读全文,勾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读全文,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契约( ) 监督( ) 排解( ) 循环( ) 失 yì( ) péi( )礼 坟 mù(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_____: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⑵_____: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⑶_____: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一项是(   ) A.责任  达观   逃避   安份守己 B.家庭 检督 愉快 忧国忧民 C.俗语 岂敢 翻开 仁人志士 D.躲开 终身 即然 死而后已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_____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 ⑵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_____呀! ⑶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_____,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A.失意 废除 心安理得 B.失落 解除 问心无愧 C.失意 解除 心安理得 D.失落 废除 问心无愧 5.下列句子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