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49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71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教案
  • cover
《竹里馆》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竹里馆》选自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旁批注释和诗歌后附的楷体字赏析典雅、凝练,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受审美水平限制,理解、领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搭桥梁。本节课即从“诗中有画”、“志趣高雅”的特质切入,设计诵读赏析课。 【教学目标】 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静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 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了解诗中的生活方式与其美妙之处。 5、品悟这首诗给人带来的精神抚慰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意境和作者恬淡、宁静的心境。 【教学方法】 朗读 讨论 合作探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课前演唱《苔》 师:“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孤独了300年的一首小诗,随着《经典咏流传》的震撼播映,感动了亿万观众。还记得梁老师为什么乌蒙山的孩子唱《苔》吗? (学生答) 师:是的,梁老师是借这首诗告诉孩子们不要小看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版图不可或缺的那一快,未来已打开,要努力绽放。 诗言志,这节课让我们要走进王维的世界,一起来感受他的高雅志趣 2、解题 有哪位同学知道,竹里馆是个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看注释回答。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资料补充:王维晚年曾隐居陕西蓝田辋川,这里环境清幽,以湖为中心,王维在屋舍旁边依自然景物自设了二十几个景点,比如“白石滩”、“临湖亭”,“茱萸片”等,其中将自然界的竹林成为自己的“竹里馆”,以此独享“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诗人闲暇时没到一个景点便赋诗一首,与好友裴迪各作二十首结集《辋川集》。这也成为了王维山水田园派的重要作品。 让我们悄悄走近王维,去参观他的的竹里馆。 二·、诗情画意读诗歌 听读、跟读诗歌明节奏: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跟着节奏自由朗读; 请同学示范读(2位,评价。节奏停顿准确,语调和缓,读出一种宁静之感) 齐读 三、品析 (一)走入画面,初探诗境 1、为诗配文 (1)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同学们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板书意象) (3)请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用2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写下来。 (4)请同学分享你的想象。 2、为画配乐 夜深人静,竹林萧萧,明月洒着大地,诗人在竹声中陶醉好一副迷人的景象!如若让你为这幅画面配上背景音乐,让他活起来,你会将那些声音糅合于其中呢? (言之有理即可。体会以动沉静的写法,体会清幽的环境。) 总结: ppt出示:景是清幽之景 总结过渡: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艺术家的潜质,通过同学们的描摹和配乐,竹里馆似乎成为了一首小视频,幽静的画面,悦耳的奏乐在我们脑海中流连。 再读诗歌,走近诗人 既然是个小视频,有景有声还应该有人!诗人在此独坐、弹琴、长啸,同学们来聊一聊:ppt出示: 景是清幽之景 人是___之人 同学们可以用一个词语,短语也可以。要咬文嚼字的发表观点才好。 预设 生1:人是孤独之人。始终写道“独坐幽篁里”,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个人坐在竹林深处,周围环境又如此的安静,可见是一位孤独之人。(师评———眼尖手快,抓住了一个关键字) 生2:人是高雅之人。诗人为什么选择坐在幽篁里?竹子自古是高雅的象征。(师评:视角独特,从环境入手。师补充:“幽篁”以此出自屈原———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使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