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163968

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咏怀古迹》 中职专用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课件(共22张PPT)(高教版 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3729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外,教学课件,模块,基础,高教,PPT
  • cover
(课件网)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 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 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解题 听朗读、注意节奏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hè shuò zhǒng xǐng 听欣赏《经典咏流传》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诗句解读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诗句解读 赏析诗意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赏析诗意 首句“群山万壑赴荆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奇伟形象。这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赏析诗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解释: “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 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只用了14个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赏析诗意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和反衬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她出塞的悲惨命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乡 死葬他乡 美不得宠 月魂空归 对比 富丽堂皇 荒凉孤寂 悲愤之情 同情之情 赏析诗意 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赏析诗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汉元帝糊涂昏庸 毛延寿暗中捣鬼 汉元帝按图召幸宫人,而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画像。宫人都贿赂画工,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画丑了,昭君因此无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