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诗韵 同步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18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律诗要求全诗押韵,也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C.以号相称,自古就有,文题《梁甫行》中的“梁甫”即是这种称呼。 D.“采薇”一词出自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典故,后比喻隐居不仕。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多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它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B.“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王维就是其中一位。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古人把山水的南面称为“阳”,山、水的北面称为“阴”。如“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北岸。 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用“烽火”代指战争,用“丝竹”代指音乐,用“始龀”代指七八岁的孩子。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③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⑤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⑥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⑦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⑧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⑨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⑩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