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228469

九年级上册总复习课件(共47张PPT)—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192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年级,上册,课件,复习,4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九年级上册复习 第一章:知识结构 大家都来学化学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常用的化学仪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化学实验室之旅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科学探究的步骤 一、常用仪器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胶头滴管 滴瓶 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烧杯 量筒 集气瓶 锥形瓶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化学药品的取用 ①药品取用的原则 a.“_____”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b._____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c._____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三不 节约 处理 ②固体药品的取用 一横二放三慢立 一斜二送三直立 ③液体药品的取用 a.多量取液———倾倒到指定容器 b.定量取液———用量筒量取 c.少量取液———使用胶头滴管 (2)物质的加热 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②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洗涤玻璃仪器 洗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经洗干净了。 三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大小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知识回顾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4.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四 科学探究的步骤 观察与 问题 假设与 预测 实验与 事实 解释与 结论 反思与 评价 表达与 交流 一般来说,在以上各环节中,_____是中心环节。 化学实验 例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变化,请你判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请你说明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 ①③⑤⑦ ②④⑥⑧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分别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 ①液态氢气做火箭燃料_____; ②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_____; ③稀有气体可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的_____; ④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_____。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第二章:知识框架 空气、物质的构成 空气 分子 原子 离子 元素 物质的构成 空气的组成 混合物与纯净物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反应原理: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集气瓶内充满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白烟消失;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 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d.导气管太长,流入的水有一部分停留在导气管内。 ②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有时大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时将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太慢;b.装置的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