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空气是什么样的》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3课《空气是什么样的》。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空气是什么样的》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3课。本课探讨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给不同形状的气球充气′。第二个活动包括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两个小活动,发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第三个活动,尽可能多地描述空气的特点。在前两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这两个特点。空气的其他特点,如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等则可以通过与水的类比进行抽象和概括。在活动手册中,设计有表格全面地比较空气和水的特点。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这么课程,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也渗透着科学知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强。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一年级同学刚接触科学不久,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知道空气会流动 3、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洗过《水是什么样的》吗?还记得在那课中是怎么观察水的吗? 今天我们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研究空气。 (积极参与课堂表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课堂的开展。) 板块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空气的特性 1、谈话:大家对于空气已经了解了很多了,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空气的其他特性。请同学们试着给气球充气。 2、师问: 气球里面充满气后,气球鼓起来了,你们观察一下,气球的形状像什么呢? 反馈:有的像棍子;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方便面…… 提问:那气球里面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 反馈:和气球是一个形状的。 3、谈话:空气随着气球的形状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说明空气和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 (通过仔细观察,增强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空气的特点 1、师问:同学们现在知道了空气也是没有形状的,那么空气会和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吗?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2、谈话:请同学们试着把瓶子里面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像图示一样操作。 在将空气移到水杯中过程中,会有很多气泡从水中升起。这就说明瓶子里的空气移到了杯子里。 3、谈话 提问:松开气球口之后,你看到了什么?哪里的空气把纸屑吹走了? 反馈:气球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把纸屑吹走了。我们借助纸屑看到气球里的气跑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