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238058

【新课标】电子工业版信息技术七下 3.1 网络安全与威胁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3次 大小:38015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电子,工业,信息技术,七下,网络安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科技 第8课 网络安全与威胁教学设计 课题 网络安全与威胁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下 教材分析 网络安全威胁选自《信息科技》(电子工业版)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由“网络安全与威胁”、“了解网络安全措施”“定制网络安全防范策略”三部分内容组成,由几个案例活动以及表格构成课本的主题,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的目的以及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护2、计算思维:通过案例分析,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处理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防范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动利用网络设备进行数字化学习,了解网络安全4、信息社会责任: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规范合理地使用网络 重点 1、认识网络安全威胁2、了解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难点 1、掌握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防范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ppt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或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同学们,你们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呢?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这给我们的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观看视频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网络安全与威胁 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认识网络安全威胁我们先来看看教材的几个案例,并讨论案中村咋的主要安全威胁是什么? 造成的后果有哪些?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表格里案例一 李女士的案例案例二 发布补丁案例三 超市案例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网络安全理解为:1、网络安全的概念: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防护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目的:(1)保护网络设备、软件、数据(2)让合法用户正常地使用或访问(3)拒绝非授权用户的使用或访问3、网络安全威胁的因素:(1)恶意攻击(2)安全漏洞(3)网络钓鱼(4)安全意识淡薄4、恶意攻击: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木马与黑客。(1)计算机病毒: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2)木马:木马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3)黑客:黑客是指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的人。5、安全漏洞: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是受限制的计算机、组件、应用程序或其他联机资源的无意中留下的不受保护的入口点。6、网络钓鱼:利用各种假冒或欺骗手段诱使个人泄露个人信息。常见的手段:(1)网络购物(2)语音 (3)短信 (4)虚假网站(5)WiFi(6)邮件7、安全意识淡薄:用户对安全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意识。二、了解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网络安全防护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设置系统登录密码(2)修复漏洞补丁(3)使用安全防护软件(4)提高个人安全防护意识3、设置系统登录密码:密码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系统登录密码就是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才能使用系统。4、修复漏洞补丁:是通过安装软件公司发布的补丁程序,来修补或修复此软件的缺陷。5、使用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