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55736

9.《复活(节选)》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32138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2023,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寻找下答案。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结合小说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中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以及小说中“复活”的意蕴。 3.综合感受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作者作品介绍 01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农奴制度改革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因此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国。 代表作品 02 背景和前情提要 背景介绍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本课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 前情提要 卡秋莎·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母家,在姑母家住了四天。在一个复活节的晚上,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临别,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捎给过她。她已怀孕了。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涅赫留朵夫抛弃,但仍非常想见他,一次听说他会在晚上经过某火车站,就赶到那,在车窗外找到他所在那节车厢,这时火车开动了,玛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吹掉了,她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地上,抱头痛哭。 前情提要 她当时想到了死,但想到孩子,于是慢慢地站了起。从这天起,她不再相信人,认为一切都是欺骗。 因为这个腐化堕落的贵族少爷的引诱、抛弃,导致她陷入种种悲惨遭遇,最后沦为妓女。妓女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于是她拼命吸烟、喝酒,麻醉自己。 一天,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 前情提要 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 但原本庄严神圣的法庭却是由一群“骗子、酒鬼、淫棍”主持审判。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