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69282

【核心素养目标】6.1 集体生活邀请我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916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目标,集体,生活,邀请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 6.1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本框所属课程 第六课·“我”和“我们” 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六课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从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两个角度阐释集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过集体生活的渴望,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集体的含义;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的温暖 道德修养: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的集体才能发挥合力,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健全人格: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集体力量的影响 难点 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 学情依据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从对师长的依赖慢慢走向独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需求。集体生活给初中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合作,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有助于初中生感受到归属感,找到个人成长的力量之源。在集体生活中借助集体和他人的帮助,可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为未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初中生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相应增加,给初中生带来焦虑感和紧张感。过集体生活是初中生的情感需要,也是初中生成长必不可少的。 教师准备 建议教师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了解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掌握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集体生活实践进行指导,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了解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在集体生活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重温集体生活的体验,以便更好地融人到课堂活动中去。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 ———梁启超 一天天长大的“我”,渴望独立与自主,但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 一个个“我”构成了若干个“我们” “我”与“我们”休戚相关,集体是“我们”的重要形态 人格的完善,是在“我”和“我们”的共同生活中实现的 引用梁启超的话,简洁而精辟地表达出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接着以“我”比喻个人,以“我们"比喻集体,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第一节 · 集体的温暖 展示第一节标题:集体的温暖 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运用你的经验】 展示图片与说明文字: 我是××学校的学生,钱学森是我们的校友呢! 我参加了书法班,我和班上各种年级的学生都能聊得来! 我们班在校运动会上再创佳绩,我可兴奋了! 我们几个同学组建了文学社,大家可有共同语言啦! 提问: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集体? 请用一些关键词描述你对集体生活的感受 操作建议 1.讨论交流。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集体。 2.归纳总结。学生运用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方式,表达在集体生活中的感受。然后,教师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出学生对集体生活的感受。 3.感受归类。教师设计几个“口袋”,把学生相似的感受装到一个口袋中,最后给每个口袋起个名字,分别是“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注意事项 一是本活动设计了留白。活动设计的四个集体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未必符合不同地区学生的学情,鉴于教材的开放性和适应性,教材留出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的空间。教师在使用这一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入“集体的温暖”的话题探究。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集体生活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基于真实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集体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