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78337

10.19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日期:2024-05-31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89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0.19,高中,音乐,必修,2019,音版
  • cover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特点,并在尝试编创类似歌曲; 了解学堂乐歌及其代表人物和社会影响; 欣赏学堂乐歌代表作《黄河》、《送别》,在体验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探索音乐创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黄河》、《送别》,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认识、了解这些歌曲的内容及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知道其重要意义。 教学、学法 讲授法、创编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学堂乐歌的概念界定 三、认识学堂乐歌代表人物 四、赏析《黄河》 五、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 六、学堂乐歌的影响与作用 七、小结与作业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首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演唱一段歌曲,边唱边思考这首歌曲的名字、歌词作者及创作时期。 这首歌曲是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创作于清末民初时期,它的旋律来自于美国19世纪作曲家约翰·奥德威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它是学堂乐歌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历经百年传唱不断。 师:所谓学堂乐歌通常指清末民初时期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这一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新学。一些从日本或欧洲归来的留学生在国内新式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李叔同早年东渡日本求学,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他归国后,致力于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和各类艺术活动。李叔同同样也是一代高僧,中年后,他皈依佛门,后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代表乐歌作品有《春游》《送别》《祖国歌》等。 学堂乐歌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沈心工,沈心工是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素有“学堂乐歌之父”的美称,他是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最早的音乐教师,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沈心工一生创作了180余首歌曲,编写了《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等。其代表乐歌作品有《黄河》《体操--兵操》《铁匠》《竹马》等。 下面,请结合音乐谱,我们一起聆听由杨度作词、沈心工作曲的《黄河》。 我们通过聆听音乐和观察乐谱,不难发现这首歌曲分为ab两段,歌曲的曲调激昂豪迈,节奏铿锵有力,音乐情绪雄沉慷慨,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1.采用日本歌曲的曲调填词创作。如《男儿第一志气高》《中国男儿》等 2.选择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词创作。 如《送别》《勉学》等 3.选择中国传统民歌、小调的曲调加以填词。 如《祖国歌》《飞艇》《红梅》等 4.尝试利用西洋作曲技法自行谱曲创作。如《黄河》《春游》等 学堂乐歌作为我国近代音乐的启蒙,让西洋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开始得到初步的介绍并进行技艺的传授;集体歌唱的形式为以后的群众歌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从事创作、编配、倡导的音乐教育家,掀开了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序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堂乐歌”的概念、代表人物和创作手法,探讨了学堂乐歌对后世的影响和作用。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并尝试运用学堂乐歌常见的创作手法,选择一首熟悉的曲调并为之填上歌词。 调整积极的歌唱状态,与老师一起演唱。思考歌曲歌曲的名字、歌词作者及创作时期, 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界定,产生的背景 认识、了解李叔同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影响力 认识、了解沈心工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影响力 赏析《黄河》,感受音乐情绪和段落结构。 学习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提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