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280489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51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 cover
6.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不同角度概括文章内容,并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掌握“多件事写人”文章的路径。 2.通过品析神态等描写的关键语句,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评价设计: 针对目标一: 1.通过一组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词语叙说“我”的经历,把握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 2.通过快速默读课文 2-26段,梳理文章共回忆了伯父哪几件事,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在概括文章内容基础上,提炼小标题,掌握拟写小标题的方法。 4.通过对小标题进行分类,分析探究多件事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掌握“多件事写人”文章的路径,指导自己的写作。 针对目标二:1.通过一个主问题“浏览课文,对比阅读‘伯父与亲人’相处的三件事和‘伯父与外人’相处的两件事,圈画伯父的神态描写语句,有何不同?并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引导学生品读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对比朗读、角色饰演朗读、相关资料助读等具体方式,理解鲁迅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形象。“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文选材的特点,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课题引入 1.齐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以往的学习说说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出示学习目标,抓住关键信息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 从题目直接入手,通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鲁迅,形成鲁迅的常规印象———严肃犀利,再引出本文作者是鲁迅的亲人,作为亲人对鲁迅的印象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认识生活中不一样的鲁迅。 二、走进现场,感受悲痛 出示一组词语:殡仪馆 追悼 挽联 吊唁 学生活动: 1.假如你就是周晔,请你以第一人称“我”简要叙说我的经历(所见),运用上述四个词语。 2.现场氛围如何?齐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串联,带学生走进那个特定场合,感受万人同悲的场面,为拉开回忆的大幕蓄势。 三、直击事件,走近鲁迅 (此环节指向目标一)站在万国殡仪馆礼堂里的周晔,望着来来往往吊唁伯父的人,在悲伤中回想起曾与伯父在一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任务 1:快速默读课文 2-26段,梳理文章共回忆了伯父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习小贴士: 1.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连词成句,速度稍快。 2.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学生活动任务 2:根据文章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并完成下列填空:课文先写了伯父,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再转入对伯父生前的回忆,写了伯父鲁迅先生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件事,并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 学习小贴士:拟小标题的方法: 1.小标题比段意更简练。 2.一般不是完整句子,多为短语。 学生活动任务 3:探究多件事的内在联系问题设计:为什么我们平常写文章都是一两件事,最多不超过三件,课文却要写五件事呢? 与家人有关:谈《水浒传》 谈“碰壁” 放花筒 与他人有关: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我”亲身经历的:谈《水浒传》 谈“碰壁” 放花筒 “我”亲眼所见的:救助车夫 “我”亲耳听说的:关心女佣 小结: 五件事都是写伯父鲁迅的,但是选材角度不同,让我们对鲁迅的认识更加全面。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默读课文,抓取关键信息,给予学生相应的方法指导,梳理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小标题,并对标题进行分类,使学生更加明确各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多件事写人”的有效路径,服务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完成教学目标 1。四、研读事件,品味鲁迅(此环节指向目标二)驱动性问题:再次浏览课文,对比阅读“伯父与亲人”相处的三件事和“伯父与外人”相处的两件事,圈画伯父的神态描写语句,有何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