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521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5200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单元知识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鲁迅 2 《回延安》/贺敬之 3 《安塞腰鼓》/刘成章 4 《灯笼》/吴伯箫 人文主题: ·理解本单元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体会作者对家乡、童年及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一 复习目标 二 语文要素: ·分析课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效果。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方法。 ·掌握通过标题、关键词句、文章结构等途径概括主题的方法。 惮( ) 踱( ) 棹(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橹( ) 旺相( ) 撮( ) 桕树( ) 怠慢( ) 篙( ) 磕(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家眷( ) 筋斗( ) 楫( ) 蹿( ) dàn duó zhào xǐnɡ hánɡ cuānduo fú lǔ xiànɡ cuō jiù dài ɡāo kē chán mí yùn juàn dǒu jí cuān 读读写写 思考探究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到赵庄看社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1-4 写“我”随母亲归省后在平桥村的日常生活。 5-30 写“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和看社戏后归航的全过程。 31-40 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主旨归纳 小说叙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天地中自由欢乐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2 贺敬之 文体知识 信天游 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 “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章法上:两行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节内押韵。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01 02 读读写写 搂定 羊羔 糜子 满窑 油馍 气喘 白羊肚 脑畔 眼眶 登时 柳林铺 dǔ méi lǒu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mó yáo dēnɡ pù 文学常识 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白毛女》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主要作品有《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这些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贺敬之 思考探究 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诗节 线索 主要内容 诗人情感 一 回延安 抒写刚回到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 激动、喜悦 二 忆延安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怀念、感激 三 话延安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 兴奋、亲切 四 看延安 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欣喜、赞美 五 颂延安 回顾革命历史 展望美好前程 自豪、赞美、期许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叙事线索,按照" "的思路展开抒情。 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第一,抒情性强。 第二,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第三,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 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行为 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