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87628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52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和背景资料,推想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理解拟人与对偶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湖阴先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王安石对湖阴先生和田园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3、通过王安石的创作和心路历程,初步对比感受不同诗人创作的田园风光诗的差异。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和背景资料,推想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理解拟人与对偶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湖阴先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王安石对湖阴先生和田园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难点 通过王安石的创作和心路历程,初步对比感受不同诗人创作的田园风光诗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诗,引出“题壁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古诗的国度里开启一段旅程,首先,老师给大家带开了两首老朋友。出示《题西林壁》和《题临安邸》生齐背,简单回忆诗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人写景,也是在通过景物抒情或者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 这一环节以两首不同诗人,相同题材的作品引入,让学生体味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题壁(书壁)”这类诗。 2.然后让引导学生观察诗题,思考:你们知道这两首诗是题写在哪儿的吗?引出题壁诗这一诗歌体裁。 “题壁”是宋代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这是由于宋代诗歌创作臻于极盛,而当时印刷能力极为有限,大量的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题壁”简单易行,就好比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师补充,“壁”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范围,亭台楼阁、寺庙驿馆乃至岩壁石壁,只要是能写字的地方,都能留下古人兴之所至、有感而发的作品。 3.继而引入《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追问:这首诗又是题写在哪儿的? (生: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的朋友。) 二、由诗入境———创作背景 这个环节,由学生学过的《元日》和《梅花》两首诗引入,让生体味王安石不同时期的作品之间的差异,并介绍其写作时代背景及表达的情感,进而引入本诗的创作时代背景,以此来增加古诗学习的深度与厚度。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生齐读《元日》,指名回忆诗中描写的节日和场景。 正如《元日》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辞旧迎新、喜气洋洋的气氛一样,此时的王安石正处于他人生的高光时刻。1067年宋神宗即位,启用王安石进行整治经济改革,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王安石此时正刚刚拜相,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以为自己的改革能够带自己的国家告别积贫积弱的现状,迎来新的气象。 教师点拨:所以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能让我们对古诗有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师范读,生体会与《元日》的不同。思考诗人写《梅花》时的心境。 (生:从“凌寒独自开”中感觉有些孤独和悲凉。) 相信同学们此时都能感受到,《梅花》已经不仅仅在写梅花了,这是王安石在以梅花自喻,诗中透着孤独的感觉。 3.师引申背景: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朝廷“新旧党争”愈演愈烈,王安石改革阻力重重,异常艰难,王安石也受到很多朝臣非议,神宗迫于压力,只能罢免王安石。不久,神宗又改变主意决心改革,王安石再次拜相,遗憾的是,这次改革一年多就坚持不下去了,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两次拜相,两次被罢相,大起大落,此时的王安石早已心灰意冷,于是选择归隐钟山。《梅花》就是归隐时所作,王安石想借梅花,表达自己处境艰难,却“凌寒独放”,坚守初心。 隐钟山后,王安石住在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