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1542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265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
  • cover
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 A. 大同之世 B. 传贤不传子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2. 以下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A.国家体制完备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 3.右表是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的简况,它说明分封制实质上重视的是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A.血缘关系 B.姓氏关系 C.地域关系 D.官僚关系 4.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 B.礼乐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次“转型”不包括 A.封邦建国→中央集权 B.王国→帝国 C.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D.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6.“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 7.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 A.《周礼》 B.《老子》 C.《墨经》 D.《论语》 8.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9.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10.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1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造成“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原因和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王位继承制度和焚书坑儒?? B.分封制度和设立郡县 ? C. 礼乐制度和攻打匈奴 D.井田制和修筑长城 12.汉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但到汉武帝即位后,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汉武帝的自身喜好 B.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C.儒学的成熟与改进 D.西汉的国力的不断增强 16.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黄巾起义的影响 B.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 C.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 1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18.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相比,主要的不同在于 A.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出现 B.门阀世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形成 C.主要采取地方举荐的形式 D.门第和出身不再成为选官的标准 19.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 工部→尚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