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27704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对点训练:9.2 溶解度(第1课时)(含解析)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2064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化学,1课时,溶解度,人教,训练,下册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变1-1】能证明硝酸钾溶液在5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实验是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硝酸钾晶体析出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答案】D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故A项错误; B.接近饱和的溶液在降温到10℃时,有可能有晶体析出,故B项错误; C.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故C项错误; D.50℃,向一定量的溶剂总加少量该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变1-3】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稀溶液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的溶液 【答案】D 【详解】 A.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错误;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说明投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以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④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 故正确的是①②,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具体分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知识点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例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会析出晶体 D.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B 【变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 g水的溶液 D.浓溶液 【答案】A 【详解】 A.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正确; B.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稀的溶液,错误; C.不能利用100克水的溶液来判断饱和溶液,主要看某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为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错误。故选A。 点睛: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知识点四:结晶 【例4】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A 【详解】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由此分析结晶之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是无法确定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故选A。 点睛: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常见的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变4-2】把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的质量不变 ②溶质的质量不变 ③溶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