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54127

第10课 民间面塑 教案(表格式) 人美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0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59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0课,民间,面塑,教案,格式,人美
  • cover
民间面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了解面塑形象生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的造型风格。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在设计制作中体现出具有民间气息的面塑。 2.能力目标:在欣赏感受、观察对比和动手操作中丰富学生对面塑的视觉、触觉体验。在集体探究过程中,了解设计制作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3.情意目标:感受民间面塑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和进行设计表现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熟悉彩泥制作的基本技法,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出彩泥的新玩法。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新知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这些是什么?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师,欣赏并学习民俗面塑 多媒体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民间面塑 观看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二、新知讲解 1.了解面塑的历史 面塑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汉代,在我国古代民间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的风俗,这些面食一般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既好吃,又好看,所以俗称“面花”,同时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塑,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为传统民俗艺术之一。民间面塑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过去它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故从历史上讲既无作品记载也无珍品传世,实在是一大憾事。 --出示多种展示面塑 2.节日中面塑的运用 春节期间,民间面塑还表达了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例如,供奉天地的叫枣馍,祭供灶神的叫饭山,代表不同意义的面塑外形也各不相同。 -- 出示“饭山”“枣馍”的图片资料 3.制作方法学习 强调面塑的特点:颜色丰富、造型优美;体积较小、携带方便;材料便宜、制作成本低廉。 详细讲解一种生肖动物的制作方法———生肖虎 了解面塑历史 认识面塑在节日中的意义 认识面塑,说一说面塑的材料、做法 学习制作方法 根据要求进行制作 提高学生对面塑知识的了解 学习面塑的制作过程 艺术实践 不同的动物面塑都有着其对应的颜色组成,那么同学们,我们就一起跟随上个视频所学到的制作流程,也来尝试一下制作一个自己的动物面塑吧 练习:利用身边的材料,通过揉、捏、压、剪、镶等技法,制作一件动物民间面塑。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