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的课时内容《图形与测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图形与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的课时内容。图形与测量由"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部分组成。"回顾与交流"栏目所学知识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有关知识进行梳理的总结回顾。将学过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与应用”部分,利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单位间的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型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学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二、说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将这些知识点条理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会方法整理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接受。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的很多事物也为学生奠定了的感性基础。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是困难。 五、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在学法指导上,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单元组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动手操作、观察的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单元组活动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数据并呈现整理的结果,最终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出示一张风景图(道具): 同学们,我想把这张画裱起来,请问我需要多长的木条? 测量一下,这张画有多大呢? 经过前面的课文,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交流图形与测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素材的选取都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块二、复习整理 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周长。 周长的意义: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面积。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生互动) 这些单位在什么时候使用呢 生:厘米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