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 美术复习课件 湖南美术-出卷网-: 01 02 03 04 05 06 07 笔墨千秋 梅竹言志 寄情山水 用画笔触摸细节 静物画有声 公益招贴设计 远古的呼唤 01 第一课笔墨千秋 1、中国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 在观察认识上:以大观小,小中见大 在形象塑造上:主张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象外之象”、“得意忘形” 在表现手法上:讲究笔墨,以书入画,通过笔墨变化来呈现艺术心灵所直接领悟到的物态天趣,心与境的深妙凝合,以艺术想象来抒写艺术人生感悟。 2、中国画的流变: 3、《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时期,女士腰身纤细,以瘦为美,服饰宽大,是最早的线描画。 4、《五牛图》: 画面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动,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画作绘于白麻纸上纸质较为粗糙。牛以较粗的墨线勾勒轮廓,赋色清淡却不失沉着,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意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最值得称道的是韩滉对牛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握。无论是牛的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他都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生硬之感,这是十分不易的。 5、《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内容为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场景。送子天王图分两段,前段有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详,武将则欲拔剑以防不测。送子天王图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迟,很有节奏起伏。后段为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惊慌拜迎,其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的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6、中国画用墨有“墨分五色”之说 焦 浓 重 淡 清 7、中国画特点: 用笔状物传情 用墨赋彩 意境美 游鱼图(中国画)清代 朱耷 荷花水鸟图(中国画)清代 朱耷 8、朱耷 又名:八大山人。原名:朱统銮。162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80岁去世,他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正当他人生道路上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甲申之变”击破了他一切前途和希望,那年他才19岁,他彻底放弃了功名,为躲避政治迫害,先是削发为僧,后又为道士。时而疯癫,时而装聋作哑。废姓多次换名换号,最后号八大山人,而且在其书画作品上把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或“笑之”字样,以表明他哭笑不得的精神状态,作为瘾痛的寄寓和对明王朝的怀念。 9、清初四僧: 八大山人 石涛 髡残 弘仁 10、元四家: 赵孟頫 吴镇 黄公望 王蒙 11、中国画的分类 《容藤斋图》元代倪瓒 《墨葡萄图》明代 徐渭 《兰花图》清代 石涛 《山水册页》清代 髡残 《踏歌图》宋代 马远 《早春图》宋代 徐渭郭熙 《鹊华秋色图》元代 赵孟頫 张择端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张择端,全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全画分为郊区田野风光、汴河虹桥为中心的街市、角楼三段。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画家以非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描绘了出来。全画以虹桥部分为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