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六年级下3.1《糖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糖的变化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探究白糖在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变化现象,认识物体变化的两种类型。学生在三年级“溶解的秘密”单元中探究过白糖的变化,观察到白糖溶解在水中逐渐消失不见,随着水分蒸发,白糖会重新结晶。在生活中,学生也常常看到白糖的各种变化,但可能没有思考过变化后的白糖还是不是白糖。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对比观察不同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本课的另一目标是学习撰写探究报告,要让学生在表述探究过程的基础上,根据探究报告模板尝试填写关键信息,完成探究报告。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 科学思维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 科学探索(1)认识到物体的变化分两种:有的产生了新物质, 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2)学会判断物体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重点 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 难点 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小调查:你喜欢吃哪些甜食?2、考考你:你能用糖块、白糖做成哪些甜食?3、请到材料超市选择材料,展示自己的厨艺吧。4、厨艺展示(1)糖块在研钵中磨成糖粉,做蔬菜沙拉(2)白糖在烧杯中加水搅拌,做成糖水(3)白糖放在锅里,用酒精灯慢慢加热熔化,做成糖浆5、安全提示 使用酒精灯加热白糖时一定要规范操作,并注意防止糖浆溅起造成烫伤。6、提问:白糖经历这些变化之后还是白糖吗?特别是有的同学把糖浆熬煳了,还是白糖吗? 小甜饼、糖蔬菜沙拉、糖水、糖浆选择适合自己厨艺的材料利用材料做自己能做的甜食结合自己经验回答 引入活动,导入新课,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寻找事实证据1、对糖的变化能提出怎样的合理假设?2、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预测:(1)品尝品尝糖粉,糖粉是甜的。说明糖块磨成糖粉,它的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2)蒸发把糖水拿到太阳底下晒,水分全部蒸发后,糖又会重新结晶。说明糖在水中溶解后,物质没有发生变化。(3)冷却糖加热可以熔化成糖浆,糖浆冷却可以变成糖块,就像冰。这说明糖加热熔化成糖浆后,物质没有发生变化。(4)观察→冷却→品尝观察:熬煳的糖浆颜色焦黄色冷却后品尝:冷却后形成的糖片发苦 说明:熬糊的糖浆不是糖,可能是一种新的物质【资料阅读】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在190~220℃的温度下,会脱水变成焦糖。焦糖有苦味,是一种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的着色剂,因此白糖熬成的焦黄色液体不再是白糖,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焦糖。二、表达交流把自己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搜集到的证据和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写成一份简单的探究报告。1、探究报告哪些内容?探究报告通常包含探究者、探究时间、探究的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研究结论等。2、按模板撰写探究报告。三、得出结论1、交流我们的探究报告,有什么发现? 明确:2、联系生活实际,下列物体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哪些方面没发生变化?(1)物体被切成小块、磨碎(2)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3)纸烧成灰变成碳 3、通过以上发现,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物体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而有些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四、作业布置 观察生活,哪些物体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哪些物体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