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38995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0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
  • cover
在冲突中思考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自读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一节课读很多书,而是通过自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本剧是莎翁的经典之作,剧情跌宕起伏,在自读中学生对人物命运表示极大的关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检验学生自读的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新课标提到的“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对本剧剧情的掌握情况,恰好可以通过学生课前合作自拍视频介绍、画人物关系图等活动体现出来。对人物形象、内心矛盾冲突的把握,可以通过角色演读、争议辩驳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在自读的过程中,加强阅读的目的性,设置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本剧非正常的叙事顺序中发现戏剧的本质,抓住戏剧的矛盾冲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自读中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同样能激发学生思维,生成新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目标定位) 根据学情、文本、单元目标、新课标,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 理清情节内容。 2. 从戏剧矛盾冲突着手,鉴赏哈姆莱特身上蕴含的人性魅力及艺术价值。 (文本特色解读) 完美生活的倾覆 一个在人文中心威登堡大学读书的年轻王子,也是未来丹麦的国王哈姆莱特,他有着美丽的、贤惠的母亲,乔特鲁德,有被誉为是“人伦的典范,时流的明镜”的父亲,有像霍拉旭那样具有骑士风度的好朋友,还有一个美丽的情人,奥菲丽娅,他愿意将来做一个像他父亲那样伟大高尚的人,成为丹麦的好国王,可就在这时,父亲猝死,不到两个月,母亲与叔叔也就是他父亲的弟弟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就连他昔日的好友也远离甚至背叛了他,瞬间他完美的世界倾覆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剧本并没有从青年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的读书生活写起,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剧第一幕随父王的惨死,母亲的速嫁,王位的丢失,便敞开了哈姆莱特的内心,他很敏感,喜欢从个别推向一般,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改变了,众人皆醉他独醒,哈姆莱特清醒地认识到他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给父亲复仇,而是把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重新加以整理。矛盾冲突非常鲜明,两种力量的抗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实力仍旧强大,资产阶级的,新兴的,脆弱的力量正在崛起,而他就是最耀眼的新星,用他半癫狂的外在形态,彰显着他的这份觉醒,用他个体的鲜血,宣告世界的污浊,唤醒更多人去改造这个世界,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上古就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神话,这种无畏上至天,下通海,绵延古今,贯通中外。 人性的弱点 可当他意识到这不是个人的复仇,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事情,他感到身单力薄,自己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有了“倒霉的我”这样的感叹。在他的感叹中,我们又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畏惧,这种脆弱是他对历史任务理解过于沉重而产生的一种畏怯,而这种畏怯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我们所有人的,他所面对的大的人生困惑,我们有一天或者正在面对,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信仰的悖论 哈姆莱特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在复仇的关键时刻常帮倒忙,他可以在叔叔忏悔时一剑结果了他,可他没有,他服从了基督教的说法,忏悔时死去会上天堂,基督教是禁止自杀的,自杀是有罪的,死后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