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471572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热 单元整理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304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教科,2017,科学,五年级,下册
  • cover
《热》单元整理 【教材简析】 本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课),探究温度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认识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的变化,以及物质形态的变化。第二部分(第3~5课),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热传递现象,认识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也可以在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第三部分(第6~7课)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并根据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设计制作保温杯。 【学情分析】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日常生活中会感受到冷热,接触过很多关于热的现象,但是这只是停留在主观意识上,对于热现象的本质认识还是欠缺的,对热学基本概念的关注也是相对较少。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热单元的学习关键还是实验探究,让学生探究“热”,主要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热现象,让他们在科学规范的实验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 2.温度变化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3.温度变化形成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 4.气温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 5.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6.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发现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7.热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8.不同物体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9.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科学思维: 1.能运用箭头、图画、符号等来记录热传递的方向。 2.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解释热传递现象的本质。 3.通过类比推理分析雾、雨、雪、露、霜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4.能获取多个证据支持研究的观点,尝试利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5.能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探究实践: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各种热现象中的温度变化。 2.能借助以温度计、感温纸带、感温粉末等材料,采用重复测试等方式来搜集热传递的相关证据 3.能有效开展热传递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4.能规范地开展传热实验,知道交流科学探究需要经历一定的有序步骤,并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 5.能根据热传递的原理创作保温杯,尝试自主设计开发产品,并在研究后改进产品。 态度责任: 1.亲历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的研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 3.讨论热传递的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4.养成运用探究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 5.认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掌握本单元三大板块的基础核心概念。 难点:梳理本单元三大板块的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微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通过“理一理、想一想、用一用”这三个环节来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二、温故知新 (一)理一理:理单元架构、理主要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冷热变化的天气现象,也常常接触到很多热现象,关于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在本单元的探究中,我们观察与交流了热传递现象,了解了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等关于热的很多知识。那我们具体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1.单元目录梳理 本单元共有7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到2课我们探究了温度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了解了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的变化,以及物质形态的变化。第二部分,3到5课我们观察了热传递现象,热通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