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09501

《红星照耀中国》 导读课件(共55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498735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件,5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 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他于1928年来 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后人遵照其遗愿,将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著名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活的中国》、《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等。 知识讲解 - 埃德加·斯诺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 创作背景 人物形象 经典例题 章节梳理 作品主旨 语言特色 重要情节概述 01 创作背景 国内背景 红军长征,并在陕甘宁会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国外背景 1936年的世界局势,尤其是欧洲的局势动荡不安。这一年,日本广田内阁的建立,加之此前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德国纳粹党执政,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三国掌握政权。也是这一年,三国结盟,并加紧备战,准备随时挑起世界大战。 知识讲解 - 创作背景 知识讲解 - 创作背景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1936年6月,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毛泽东主席以博大的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返回 02 章节梳理 知识讲解 - 章节梳理 两个重点内容: (1)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2)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两个事实: (1)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2)“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埃德加·斯诺采访路线 北京 西安 延安 安塞 保安 预旺堡 红城子 回到 保安 离开 苏区 甘肃 前线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1936年6月的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在那里,他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斯诺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西安。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