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13412

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5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cover
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借公事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却凭着神机妙算在三天内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顾全大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的胸襟,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的胸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论三国,导入新课 1.《三国演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学生发言) 2.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 3.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你们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草船借箭(学生书空) 4.背景介绍: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周瑜)各据一方,互相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他们联合抗曹时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2.出示词语,指导读写。 妒忌 都督 迟延 幔子 私自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并填空): 课文先写了(借箭原因)———接着写了(借箭的准备)———重点写了(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借箭的结果) 初读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神机妙算。这话出自谁的口?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出示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探究“借箭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第l句。什么叫“妒忌”?谁妒忌谁? 2.从第二自然段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人物说每句话时的心理活动。 (3)分男女组分角色读,师读旁白。 3. 同学们从以上的精彩对话中,你觉得周瑜、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周瑜妒忌心强,为了陷害诸葛亮,假公济私,是个心胸狭小、心狠手辣的人;诸葛亮顾大局,识大体,为了联吴抗曹,不计个人得失,是个胸怀宽广的人。 四、留下悬念,激趣探究 1.老师读了这篇课文,感觉文中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的智慧。这篇课文我都读了不少于二十遍了,但是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想来想去没有明白,我甚至想到我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你们想知道困扰老师的这个问题吗? 出示探究问题:当时,诸葛亮当时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到底想到了一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 2.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出示精彩章节,激趣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