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春之声 教学目标 1.了解题目“春之声”寓意 2.了解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 3.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 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题目“春之声”寓意 了解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 难点: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1953年写成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因发表“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轰动,1957年因这篇小说获罪被划右派,1979年平反。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三篇短篇小说和《蝴蝶》、《相见时难》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一直求变求新,经常领风气之先。(二)写作背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国家的教育、科技以及经济建设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国外,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发达国家已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在了后面。在这个情况下,人们希望尽早结束社会动乱,推动社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小说就是反映的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强烈愿望。(三)意识流《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出现于西方的一种创作手法和文学流派,运用这一手法的著名作家有《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喧嚣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等。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四)字词涟漪(lián yī) 铁砧(zhēn) 高亢(kàng) 针灸(jiǔ) 蕨(jué)麻 偌(ruò)大 狰狞(zhēng níng) 醪糟(láozāo)贫瘠(jí) 立锥(zhuī)之地 瓦瓴(léng)鹌鹑(ānchún) 采撷(xié) 荸荠(bíqí) 揿(qìn)二、合作讨论,共同探讨1.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一正在进行的事件。(提示:时间、地点、环境、人物)2.岳之峰身处闷罐子车厢,“意识”流动并非自己空想得来,而是“通过出发物的引发”,请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触发物,看看引发出怎样的联想。三、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时间:春节地点:回乡途中环境:闷罐子车厢人物: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小说主人公在火车上联想到了哪些事物?小说开始,“咣”车厢门关上,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以《春之声》的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